金年会

专题论坛三:节水与粮食安全
来源: 时间:2024-11-24 作者:

现场照片

论坛快讯

2024年11月20日下午,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专题论坛三以“节水与粮食安全”为主题,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共同探讨节水与粮食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论坛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与中国农工民主党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付军共同主持。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发表了开场致辞,他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粮食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安邦兴国的头等大事,是国之大者。面对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挑战,我们必须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立足长远,切实加强农业节水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各项工作。

本次专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冯起,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刘云波,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吴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副所长吴文勇,金年会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崔静,中信农业分析师、副总裁罗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处长黄仲冬,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农村水利研究所研究员吕宁江9位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和分享,为我国节水与粮食安全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嘉宾演讲

冯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

冯起院士从全球视角对我国草业发展态势、全球草业政策发展态势、全球草业产业发展态势、全球草业技术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全面提出对我国草业战略布局的建议。冯起表示,本次分论坛的主题是“节水与粮食安全”,草也是我国大农业里面的粮食,草产业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关系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我国草原产业起步晚、基础弱,产业发展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草业的发展亟需改变,草业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要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引领,构建政策体系,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草业的发展,已形成多个产业发展方向:首先是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产业,我国已开发多种适合不同草原类型生态种子包,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其次是草生物育种类合与良种繁育产业,我国的良种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品种发展差距大,重饲草生产、轻育种,良种供应不足现象突出;再次是饲草种植与加工利用产业,通过国家政策引导,饲草年产量逐年攀升,但是产业整体上没有形成链条。

最后,冯起院士对于我国草业战略布局提出了建议:国家社会发展变革驱动技术攻关,带动草业发展回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增益螺旋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目标,以自主发展为方向”迈向草业强国。冯起院士强调重点抓手是要打造多元主体协同的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市场导向、科技引领的创新生态环境。

刘云波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

党委书记

刘云波全面归纳总结了农业节水的意义和迫切要求,并分享了对于农业节水增效“五项制度体系”的认识与理解,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制度体系是农业节水事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刘云波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水资源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用水安全关键在节水,目前农业用水的安全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最大短板,亟需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加以解决;解决农业发展水安全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藏水于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大力发展高水效农业,走技术进步替代灌溉用水增加之路。国家对于农业节水的要求十分迫切,总书记强调,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推进藏粮于技战略,走节约集约绿色增粮的路子,离不开农业节水;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离不开农业节水;推进农业规模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更离不开农业节水,所以农业节水对粮食安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刘云波分享了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水价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节水市场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五项制度体系的深度见解。

冷畅俭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冷畅俭重点阐述了山东省粮食安全与水安全的现状,山东农业大学特色节水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以及对于齐鲁粮仓建设的支撑。他提出:农业节水化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高水效农业是山东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山东要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粮食高产稳产,因此要集成发力继续主攻单产提升,提出兼顾节水、控盐、减污、增产和生态功能稳定的灌区节水模式,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高标准农田是需要主攻的方向。山东现在亟需的创新点:一是培育节水抗旱的新品种;二是创新高效栽培技术;三是创新农业用水的制度;四是水资源的合理化应用。要全面深入贯彻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要加大“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同“节水优先”的协同科技攻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长期以来,山东农业大学致力于从理论、技术、应用等层面破解制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突出问题,从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灌溉设备及智慧水利等方面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农业用水由控量到控质、由不精准到精准、由追求农业高产到高效等不同发展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冷畅俭总结了山东农业大学对于齐鲁粮仓的建设的支撑工作:建立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建立“齐鲁粮仓”战略研究中心、建设德州市“吨半粮”示范区,建立产能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

吴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

在论坛上吴勇深入分析了节水农业的现状与挑战,总结了“十四五”期间的成效,并展望了“十五五”的发展重点,明确提出未来节水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技术发展路径、以及节水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为未来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方向。

吴勇指出,农业节水与粮食安全密不可分,要增粮就必须要节水。要理清节水工作思路,就要总结历史,要对当前农业用水有基本判断。虽然农业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但随着农业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用水总量已呈抬升趋势,水粮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将是缓解水粮矛盾的主攻方向,未来农业节水的方向是提高效率而非控制总量。

吴勇表示目前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部分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粮食持续增产的需求;三大主粮作物面临严峻的干旱缺水风险;不少区域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依然突出。要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相结合,推进数字节水、智慧节水。要进一步明确节水农业发展的技术路径,统筹用好“三滴水”,优先用好天然降水、高效使用地表水、减少抽取地下水。“十五五”期间节水农业的重点工作内容:一是建设农田水网,统领农田水利和节水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节水增粮,将基础设施建设转化为现实产能;三是加强监测预报,构建“天-空-地”立体化监测网络;四是强化科技引领,加强节水农业科技支撑。

吴文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研究所副所长

本次论坛上,吴文勇提出农业用水短缺、低效、粗放严重影响农田地力产能提升和国家粮食安全,要解决相关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发展及应用农田智慧灌溉关键技术与装备是破局的关键,要深刻充分认识到智慧灌溉对于未来提升我们国家的粮食产能和节水的重要作用。

智慧灌溉是完全区别于传统灌溉的一项新兴技术,传统是看天、看地、看作物,而智慧灌溉要以数据驱动,必须要有数据源,这些数据如何融合到灌溉系统里面,就必须要解决水肥和表型的关系和解决表型参数和作物模型的耦合。吴文勇重点介绍了其承担的在智慧灌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成果:小麦玉米水分敏感表型参数识别与诊断方法;表型参数—作物模型的耦合路径与同化方法等;创制机载多线程边缘实时处理设备及软件系统;研发智慧灌溉边缘计算网关;发展了主粮作物天—空—地多时空尺度融合反演模型;研发渠道智能测控协同闸门和智能灌溉控制阀等。吴文勇认为智慧灌溉的总体思路是从科技问题—机理突破—技术创新—示范应用。要发展智慧灌溉一是要解决水分和表型的互馈机理问题;二是需水快速无损的感知;三是供水智能决策;四是全程精准控制。

吴文勇通过河北、内蒙、甘肃、新疆实际案例的展示,再次肯定了智慧灌溉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农作物增产增收的显著促进作用,智慧灌溉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崔静

金年会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崔静介绍了金年会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成果,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灌溉企业。金年会节水深耕节水灌溉领域30年,已形成全国范围的市场布局,正在大步迈向世界迈向全球。崔静强调,科技创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作用,展示了金年会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成就,为激励推进技术进步、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发展注入信心与动力。

崔静提到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粮食安全,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金年会节水要做的事情就是无论发生旱灾还是水灾,都要能够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生活。金年会节水持续加大在现代化灌区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方面的投入,坚持把农业节水作为重大战略方向:持续推动农业设施设备更新的改造;推进滴灌技术进步、应用和推广;探索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应用;逐步打造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包括产品+设计+培训+维护。

崔静表示,金年会节水依托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智能水肥一体化及现代物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农业,帮助客户实现优质、高产、绿色、生态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五位一体”农业种植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规划设计、产品设备、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品牌渠道。金年会节水将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态度,进一步推进节水事业的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撑起技术之伞。

罗寅

中信农业分析师、副总裁

本次演讲中,罗寅从行业角度深度剖析了水视角下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农业抗旱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一个重要课题。罗寅指出,我们国家要用全球8%的耕地养活全世界18%的人口,这在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层面上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成就,同时也是对全球粮食安全一个巨大贡献。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来看,我国是农产品净进口大国,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金额整体呈单边大幅上涨趋势,多种农产品维持净进口。但从大食物观和耕地视角来看粮食安全,我国可播种耕地面积相对于农业资源耕地需求仍有一定缺口,预测到2031年,我国农业资源作物需求等值约为32亿亩,耕地需求仍有较大缺口。

相关数据显示,干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历年干旱对我国粮食减产的影响显著。罗寅重点分享了多个案例,结合我国实际现状提出了对于农业抗旱的策略与思考,他认为:抗旱的短期策略,一是干旱监测,持续加强干旱的监测预警,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二是农业保险,要发挥农业灾害保险的作用,增强农业抗风险的能力。抗旱的中期策略也有两项很重要的建设,一是灌区建设,要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优化水资源时空配置;二是节水灌溉。抗旱的长期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品种改良,积极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开发节水作物品种;二是生态修复,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降低承灾体脆弱性。

黄仲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科技管理处处长

黄仲冬围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科技创新工作的进展以及对于农业节水科技创新思考两个方面进行了演讲。黄仲冬认为,我国农业节水正在逐步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赋能的发展阶段,亟需发展农业节水新质生产力,构建水-田-粮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提高水的综合效益,推动我国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黄仲冬全面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了诸多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围绕“水-田-粮”开展自主研发与协同攻关,承担国际科技计划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以及基础性工作。

黄仲冬以构建新型水田粮关系为中心,提出了对未来农业节水科技创新的思考。他认为我国粮食产量的提升与农业节水的发展密切相关,农业节水正在进入到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亟需发展农业节水的新质生产力,新兴节水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节水事业的发展。未来农业节水技术创新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要重视农业节水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搭建开放共享数据平台,建设高质量数据集;二是要重视农业节水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算法与模型自主研发,建设开放平台与开源社区;三是重视跨学科交叉协同,特别是与产业机构和企业结合,研发一体化解决方案。

吕宁江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农村水利研究所研究员

吕宁江以山东半湿润区的地理、降水、灾害特点为出发点,深度探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现代农业节水发展的思考。

吕宁江介绍道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山东半湿润区因各区域空间变化较大,单次降水量大小不均,单次集中降水大的极端情况也多,此外山东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造成了旱涝灾害频度较高,这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国家粮食安全,耕地面积规模和粮食单产是刚性要求,对于山东来说,农业灌溉是粮食单产提高和稳产的关键,山东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降水特点决定了农业增产稳产就必须发展灌溉,越来越严峻的水资源紧缺形势,迫使农业必须发展高效节水。

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稳定的耕地面积、土地生产能力,政府财政不断加大水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是农业水资源越来越紧缺、但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现有的灌溉工程和技术体系必须改革和创新。

吕宁江根据山东省半湿润区的区域特点,结合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别提出了两条思路:一是现代灌区规划设计与建设技术研究;二是农田现代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研究。从现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解决路径、建设模式等方面对于灌区建设和综合节水技术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

友情链接: